讓孩子從全球的角度或者比較國際的觀點,來認識別人的文化,同時也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信仰、價值、觀點、做法等)。 通過與當地人的相處和在當地學校就學的經驗,讓孩子欣賞不同文化的藝術、宗教、哲學,並且學習接受文化上的歧異。參加交換學生,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直接互動打開了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更具有全球公民意識。
通過父母的“放手去飛” 學會獨立與自主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需要“直昇機父母”。家長的過度涉入,其實並不利於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被父母決定,就會缺乏探索和獨立的能力。東方講究關係,強調順應;而西方社會走個體及獨立的取向,強調行動。兩個文化相斥。未來的東方要走“雙文化”,如果太過保護,進入社會後就會無法適應。
全英文的環境 使英文能力突飛猛進英語已經成為了現在競爭社會一個普遍且必備的條件。交換學生學習英文的優勢在於“用英文體驗國際交流的快樂”。通過一切以英文為主的生活型態,加上歐美國家學校師長的樂於協助,接待家庭的熱心輔導,使孩子的英文程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歐美國家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寫報告 培養學生、“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對學習沒有熱情,無法終身學習。而那是適應未來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在台灣對學習沒有熱情,赴歐美卻有明顯的改變?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不想學習,只是被要求學習著沒有興趣的東西。歐美國家的高中教育強調“自主”,無論在語言課或是其他學科上都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東西作為報告和研究的題材,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與當地家庭、老師、學生的相處 學會人與人更好的有效溝通西方人的“直接”和東方人的“含蓄”形成很鮮明的對比,交換學生項目提供孩子一個機會與當地人直接相處後找到兩者之間恰當的立足點,養成 “主動溝通”,再進而“有效溝通”之習慣。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成就孩子的一個重要關鍵。
從家庭到學校 培養出孩子全方位的責任感在接待家庭中,學生是家庭成員之一,家長會分配一定的家事給學生;在學校裡,學生可以選擇加入社團、學生會,成為學生領袖之一。從這些方面可以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為孩子進入社會做更充足的準備。
多元化的戶外活動機會 讓孩子不再是讀書機器功課量不多的歐美國家提倡各種戶外活動,學生在放學之後可以參加很多不同的社團,培養不同的興趣,同時又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根據所在地區的不同,接待家庭也會帶交換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例如騎馬、釣魚、教堂聚會等等。